首先我要聲明,政治庇護從來沒有「包過」。很多人以為自己的案情「一定能過」,或者其他人跟他們說「你的案情肯定能過」,都是一種不嚴謹的說法。
庇護申請的通過率,可以分為「高、中、低、無」四等。可以是0%到99.9%,但從來沒有100%的。
本文旨在論述某些庇護申請不通過的原因,不代表只限於這些理由而已。
1. 輕視庇護制度的,通過機會就低。
申請庇護時,不瞭解庇護制度,本來就是大忌。
就算對於庇護制度瞭如指掌,但沒有將庇護制度套入申請者的角色上,也就得物無所用。
做政治庇護的人,絕對不能只是一個「的士司機」。你跳上車,跟司機說「我要去紐約」,他二話不說就把你送過去,不問你去哪條街,哪棟大廈,途中更沒有思考,沒有溝通,把你送到紐約市邊界就扔下不管。
這種「你給我錢,我翻譯一下,給你填表格」的做法,是一種輕視庇護制度的行為。
無論你口袋裏有多少山珍海錯,如果大廚道行不足,最終也會把你的食材炒焦炒糊。
這種申請,通過概率不會高。
2. 基礎不穩的,通過機會也低。
政治庇護就像建房子。
無論什麽房子都好,都要打地基。地基不穩,房子設計得多漂亮也沒用。
要麽根本建不起來,要麽就算建起來了,也可能突然崩潰。
有些案情表面上看不錯,但是故事缺乏與個人的聯繫,也沒有案情細節,更不符合邏輯發展;雖然本身「案情」的理據聽上去十分厲害,但就像一所沒有地基的豪宅一樣,能住人嗎?
這種案情,移民官在外面掂量,好像非常吸引。一旦走進去了,才發現裏面不堪入目,恨不得就馬上讓你打包,攆你出去。
3. 自己不動腦筋,通過機會接近0。
這個比喻我已經用了好多遍,可能你都聽膩了:
你是跑道上的選手,我就是你的教練。
我可以幫你安排訓練,給你做好比賽準備,讓你更快有參賽的機會;
但最終能否跑贏,取得獎牌,關鍵還是你。
如果我給你安排的訓練你沒有做,我給你的書你沒有讀好讀完,比賽輸了,可不能歸咎在我身上。
飯來張口、衣來張手的,就不要找我合作,拜託另請高明。
我不養懶人,也不喜歡跟懶人合作。
要獲得你所想要的成果,我們就有一個清晰共同的目標,需要全面合作。
合作的意思,就是你我雙方大家一齊出力,不可以一方用功,另一方卻在睡懶覺。
所以我一直強調,我們的關係不是「委託」或「代辦」,而是「合作」。
4. 完全沒有案情的,不要浪費時間。
為什麼不收諮詢費?
因為如果經過我分析後,你根本就完全沒有案情,就做不了政治庇護。
做不了政治庇護,那我收你錢還幹嘛?
庇護不適合你的話,就千萬不要做。不要試圖抱著碰運氣的心態,以為可以僥倖過關。
我粗略統計過,自我開始做庇護以來,被我拒絕合作的人,比跟我合作的人多好幾倍。
有些被拒者後來都是申請了,可是通過不了面談,想我接手,我都愛莫能助。
我確定合作前,也會篩選申請者。你沒有通過政治庇護的資質,就請趕快想其他方法,而不是在一條死路上繼續走下去。
我也不想耽誤你的前程。「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」這種孤傲偏執的態度,在庇護上是行不通的。